返回

大河守望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六七章 土匪头子“乔三刀”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寨门,南面就只有寨墙没有寨门。由于村民耕种的大部分土地是在村南的黄河滩里,所以北面就没必要劳民费工设寨门了。这两个寨门一有风吹草动关上铁条与铁钉打造的厚实大门,土匪队伍想进来也难。但土匪既然做好准备要攻打抢劫古寨葫芦庄,土匪自有土匪的自信,这种自信来自土匪的武器,那个年代这支土匪武装的武器算是够先进的,土匪知道古寨葫芦庄抵抗他们手里的家伙都不值一提,无论如何打进古寨就像笼子里抓兔子:手到擒来,但兔子急了也咬人哩。土匪不会想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比,保家卫村暴发出的正义能量,远比非正义的枪炮子弹要厉害得多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古寨葫芦庄不该遭殃,提前得到了土匪来攻寨抢劫的消息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是乡绅“活菩萨”老郎中关继煦无意中得知的,老郎中得知这个消息着实把他吓得不轻。

    几天前,老郎中关继煦被一个何营村的熟人请去为熟人的朋友老娘针灸治病,老郎中所不知道的是,这个熟人的朋友是“乔三刀”手下的一个土匪小头目。这个小头目的老娘长期患有偏头疼病,近来越来越严重起来,疼得死去活来,老郎中当下就把这个小头目老娘痛苦多年的偏头疼治愈了。小头目母子十分感激,老郎中执意婉拒对方馈赠的银两,这个土匪小头目是个孝子,思量半天无以报答救母之恩,就把土匪定于农历三月初三,趁着集市贸易日攻打古寨葫芦庄的惊天消息,如实告诉了老郎中,并劝老郎中赶快带着家小钱财逃离古寨免得遭难,并再三叮嘱老郎中切勿泄露出去,老郎中关继煦故作镇定满口答应。

    老郎中关继煦心中暗暗盘算,离三月初三“赶会”日只差三天时间,情况紧急当天急速返回古寨,就把村寨里一些家族的当家儿人们召集一起商量对策。

    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群情激愤,无论姓啥名谁同仇敌忾。大家决定,先集中力量把东、西这两个寨门关上,再用装满沙土的麻袋牢牢屯住,发动村民把村里的砖头、石块搬运到寨墙上,把原始的武器火枪弓箭一齐用上,利用厚厚的寨墙当做盾牌,来阻挡手持枪炮如饥饿的豺狼般的土匪队伍。村民还把很多大葫芦装满黑色火药安上炮焾儿,把这些土制的大炸弹摆放在寨墙上,等着土匪来攻寨好轰炸他们。

    古寨里的男性青壮年,无论贫富、无论姓氏自发地一起上阵,誓死来抵抗土匪保卫自己的家园和财产。

    村寨里总共千把口人,除了老幼病弱几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,七百多人手持家伙儿上了寨墙。

    女性能干得动的,蒸馍、烙饼、送饭。芦根儿母亲荷花儿烙油饼是把好手,她把两条美丽的长辫子挽在脑后,和村妇们一会儿就烙了几大筐子香喷喷的油饼。

    寨墙上的村民们手持鸟枪、火铳、弓箭,大多数村民手里拿的是棍棒、砖头、石块,躲在厚厚的寨朵后边,向攀爬寨墙的土匪打击。

    村里的少年儿童好像一下子懂事儿了许多,拿着锣鼓、拿着铁锅脸盆,敲打着呐喊助威。年纪小小的芦根儿,掂着家里的一个烙饼的生铁鏊,拿着一把砸钉子的铁锤,使劲儿敲打起来,没多大一会儿铁鏊就变成了废铁。

    土匪队伍第一次攻寨被火药葫芦轰炸得晕头转向,哭爹叫娘向后蜂拥而退。

    这些土制的大炸弹虽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,爆炸起来也是很吓人的,但比起真正的铁皮炸弹还是差一些。土匪镇定下来看到是些葫芦炸弹,土匪随即又发动了第二次攻寨。

    村民手里显得有些原始的武器,怎么也挡不住土匪机枪和迫击炮的轰击,躲在寨垛后边的壮士们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,土匪开始号叫着攀爬寨墙,情况十分危急。

    这种危急的情况若再迟延下去,古寨一定会被土匪攻破,后果不堪设想。古寨的领头人就得另想招数了,这种招数就是与土匪短兵相接进行肉搏。肉搏就得有不怕死的勇士,古寨葫芦庄有的是不怕死的勇士。

    长久以来,古寨葫芦庄盛行习武之风,向来民风彪悍。村寨里每个大一些的家族,都有不同特色的习武班儿。官府靠不住,警察靠不住,只有自己保护自己。

    有人还编成了顺口溜:关家的刀,杨家的枪,朱家的剑,耿家的锤,赵家的板斧赛李逵。

    古寨这个村子姓氏繁杂,虽然称不起有百家姓氏,但至少也有几十个姓氏住在村里,人口比较多的姓氏也就是五六家。这些不同姓氏的家族,平时并非没有矛盾和利益摩擦,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,心里都明白,如果土匪打进寨来,将会玉石俱焚任何家族都要遭殃,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——土匪。


第一六七章 土匪头子“乔三刀”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